對于項目印章管理的混亂,我們該如何整頓?
建筑企業運營基本是以項目管理運作為主的,所以在項目經理發揮主觀能動性、給建筑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風險隱患也會隨時伴隨著,由于施工項目眾多、分散,且項目所在地常常與建筑企業住所地不在同一個地區,因此,項目部門公章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讓建筑企業印章主管部門無法對印章使用開展有效監管,容易產生用印風險。
印章的使用過程仍然存在漏洞:
一、實體印章專人管理、固定存放,看似安全實則暗藏隱患:如果印章一旦被不軌人員(甚至可能就是印章管理員自己)竊取偷用甚至偽造假章,則使公司置于風險防控的被動境地;
二、實體印章外觀易模仿,用印歷史難追溯,印鑒真偽難識別:為了增強印章的防偽功能,企業制作印章時通常都會增加很多“小心機”作為防偽標識,但事實上,這樣的真偽鑒別仍然無法僅憑肉眼精準判斷;
三、印章使用過程、使用人、使用文件等信息難審計:正如上述所說到的,因為實體印章的用印過程無法追溯,特別是印章外借等情況下,印章到底用于何時何地何人,公司并不一定清楚;
四、印章還有可能出現遺失、被盜被搶的情況:印章補辦流程需花費時間,會影響企業正常運營工作的開展,對于已遺失的印章還需花錢登報聲明以表明該印章失效,耗時耗力代價高……
無論是企業內部管理還是外部經營都需要與時俱進:
措施1:每一份合同的審批、蓋章、歸檔都與建筑企業的運營發展息息相關,規范印章使用制度。
措施2: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要與時俱進,辦公理念不斷信息化、移動化。
將在線化的文件審批流程與可靠的智能印章功能集成,實現合同文件審批、蓋章、歸檔全程無紙化閉環是目前實現成本最低、改善效果最佳的印章管控手段之一;
措施3:對于部分觀念還比較滯后的企業而言,完全使用智能印章管控方式可能不現實,借助物理印章與實體印章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傳統用章模式向電子管章模式的過渡也是有效的解決途徑之一。
“人+制度+物聯網技術”缺一不可,單純的“人+制度”管理,用章人、用章對象、用章次數、用章時間、用章地點無法實時、準確獲取并記錄。對私蓋、夾蓋、亂蓋等違規用章行為無法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有效追溯!難以在第一時間內找到用章責任人并出示法律證據,做到及時、有效的追責!致使管理者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致使單位承擔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所以一款智能印章機很重要!
智能印章機,它是一款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來的,用互聯網技術賦予印章智能的效果。通過互聯網、設備終端、管理軟件實現公章的智能化管理。簡單的說,就是給印章加上一把智能鎖,讓用印風險無處遁形,彌補“人+制度”管理印章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