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的誕生,起初作用便是作為人與人交接的信用保證。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印章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至今,印章依舊在經濟政治往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7年4月,媒體爆出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16.5億元理財產品“飛單”事件,航天橋支行行長利用偽造的印章對客戶虛構的理財產品,將客戶的投資用于個人支配,涉及被騙投資者約150人,最終由民生銀行將涉案金額退償投資客戶。
建筑工程領域存在掛靠經營的行為,所以印章管理混亂的現象尤為突出,允許他人掛靠絕非簡單收點管理費,而是一個可能使交易相對人對掛靠方產生其有權代表被掛靠方簽訂合同的合理信賴。即掛靠方的行為對被掛靠方可構成表見代理。掛靠方對外簽署的合同可直接約束被掛靠方,被掛靠方不得以未經授權為由,拒不承擔相關責任。
2017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針對一起因私用公章引起的合同糾紛,做出了如下判決。被告公司公章因員工私自加蓋,后因該職員違約對第三方造成經濟損失。
原告第三方將該公司與職員一同告上法院,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被告公司因內部管理混亂、公章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法律后果應該由被告自行承擔。
至于職員公章私用責任的追究,由被告公司和員工自行處理,與原告無關。被告公司應當履行合同當中所該承擔的責任義務。
看到這,應該都已經知曉,公司的印章是不能隨意交給他人保管和使用了吧。
但企業要想正常開展業務,依然離不開印章,為此就需建立嚴格的印章管理制度,防范和杜絕印章管理風險隱患。
不過,傳統人工印章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最好的辦法是建立智能印章管理系統。
智能印章系統通過物聯網與智能硬件設備的結合,在使用環節實現人章分離、遠程授權、追溯取證功能。
印章使用前必須需向管理者申請授權,管理者通過設備內的攝像頭遠程審批文件授權,印章使用時全程密封,不能隨意中途更換文件,操作完成后自動拍照上傳云服務器,過后可隨時查看記錄,明確責任人。最大程度保護企業印章,降低企業的損失。
喜歡他的拍照功能,后臺可以看到蓋章文件,這樣就能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了
拍照上傳的功能不錯,不用每次拿這文件去找老板蓋章了
這個產品對公司公章管理很實用,使用很方便,不用再擔心公章外帶的風險,店家服務很熱心
便攜式 非常方便好用 上傳圖像很清楚
感覺建筑行業的比較適合,每個項目可以放一個,這樣就能實時查看項目蓋的文件了
收到后馬上使用了,操作說明很清楚,不過初次配置有點麻煩,客服還專門發了視頻教程